7月23日-24日,学院“寻访最美基层干部”实践团继续在平凉奔波,先后走进甘肃庄浪县、静宁县村庄寻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
特色产业助脱贫,马峡镇实现脱贫路上成功
23日上午九点,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同学们来到了马峡镇车场沟村进行脱贫攻坚调研,当地扶贫干部介绍道,马峡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马峡镇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全面落实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惠民措施,带领全村发展独活、大黄等中药材特色种植,建成泰平林下养鸡场,为农民投放及代养红牛、中华土蜂等,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得到了大幅提升。两年时间内,车场沟村95%以上的贫困户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实下实现了脱贫。
随后,同学们沿着泥泞的盘山公路对车场沟村仅剩的两户贫困户进行走访,详细询问了家里老人的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老人也表达了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
50年造就梯田精神助脱贫
24日上午,同学们赶赴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当地驻村干部介绍道,庄浪县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群众50年来坚持不懈地修梯田改造山坡地。1998年,庄浪县创建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这种长期的艰苦奋斗铸造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梯田精神,最终的伟大成果让庄浪县摆脱了贫困的旧模样。而今,庄浪县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坚决践行梯田精神,探索产业助脱贫路子,发展梯田果园和梯田蔬菜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民的致富门路。
随后,同学们参观了庄浪县梯田博物馆,深入了解庄浪县从"贫山瘠水"走向"梯田王国"的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代又一代党政领导组织农民建造梯田的照片与旧物。庄浪几代人建设梯田的事迹,反映出人民吃苦耐劳,辛勤耕耘,永不言弃,锲而不舍的美好品质。
长征路上奔小康
毛泽东曾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是对工农红军长征精神最美伟大的诠释。7月24日下午,实践团集体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界石铺纪念馆。界石铺是长征路上三大主力军会师时期的重要中心基点,更是红军的领袖重地。同学们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一边看着毛泽东主席睡过的床,办公用过的桌椅,感受着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这支红军队伍中,年纪最小的红军战士年仅8岁,至今依就健在的余新元仍然奋斗在长征精神宣传的第一线。他曾说道:要以十八大精神和长征精神为指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强大动力来源。而影响着庄浪县世世代代人民的梯田精神,也为其脱贫致富、走向全面小康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些精神丰碑和标杆,会在现在以及未来深刻激励着中国永不停步!
(作者、图片来源: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编辑:尹瑞森)